(1)当发布黄色预警时,启动Ⅲ级响应。
(牵头单位:市城管执法局、市住建局)③建筑渣土运输实行经营许可制度,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安装卫星定位系统,实行24小时线上监管,随车携带准运证,按照规定路线、时间行驶,沿途不得丢弃、遗撒渣土。强化目标管理,按照空气质量只能变好、不能变坏,逐级分解、持续改善的原则,制定各县(市、区)空气质量改善目标,并公开目标完成情况。
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、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,对开发区、工业园区、高新区等进行集中整治,限期进行达标改造,减少工业聚集区污染。2020年,燃气锅炉完成低氮燃烧改造,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。市主城区、全市县城建成区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供暖率达到100%。参照气代煤、电代煤取暖补贴办法,对光伏、地热等清洁取暖方式给予适当补贴。一、总体要求(一)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,以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,按照国家和省大气污染防治三年作战计划的安排部署和科学化、网格化、标准化、法制化的工作要求,坚持新发展理念,坚持目标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,深入推进实施国务院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、《河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》,科学治霾、协同治霾、铁腕治霾、精准治霾、依法治霾,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全民共治,源头防治,标本兼治,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。
对国省干道、铁路等穿城路段路界内两侧裸露土地实施绿化,建设绿化景观好、生态功能强、综合效益高的绿色长廊和防护林带。(牵头单位:市环保局,配合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妇联、市教育局、市民政局)。山东省政府提出,坚持问题导向,因河湖施策,明确防范水多、防治水少、整治水脏、减少水浑的标准和要求。
科学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,确保应查尽查、不留死角,不漏一处。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,强化污染源源头严控、过程严管。严格河湖取用水管理,对达到和超过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,实施取水许可区域限批。开展专项行动,着力解决突出水问题山东省政府要求,2019年1月31日前,各设区的市组织辖区内各县(市、区)全面核查并摸清河湖管理范围内存在的涉河湖各类违法行为,建立问题清单。
划定河湖管理保护范围,对于未完成划界任务的地区,2019年年底前须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的划界工作,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划界验收。各市暗访调查不少于2条河流、120公里。
2019年5月31日前,各设区的市组织辖区内各县(市、区)全面完成列入实施方案中的涉河湖各类违法行为的清理整治任务。有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任务的各县(市、区)暗访调查不少于2条河流、60公里。自2019年1月起,利用半年时间集中开展深化清违整治、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,管好盆和护好水,解决水多、水少、水脏、水浑等问题,明确各级河(湖)长巡河次数和暗访次数、方式等。健全群众举报监督奖励机制,对举报情况属实人员进行奖励。
强化统筹协调,对于跨行政区河湖协同开展整治工作。2019年5月31日前,完成2018年水毁工程修复以及7座对县级以上城市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大中型险库加固治理、11座大中型和120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、75处小型水利工程防洪隐患治理、2条受灾重要河道防洪治理的主体工程建设。到2020年,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.5%,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60%以上,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%以内。强化巡河巡查,明确暗访工作机制山东省政府要求,强化河(湖)长巡河和日常巡查。
2019年6月30日前, 省河长制办公室组织对各地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。暗访方式就是不发通知、不打招呼、直奔现场,采用飞行检查、交叉检查、随机抽查等。
要构建群防群治机制,形成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5级河长+民间河长的5+1工作模式,打造到处都是监督眼睛、到处都是监管力量的工作体系。强化考核问责,各级河长制办公室每年根据年度任务分工和工作重点,将考核分值分解到相关成员单位。
山东省政府日前专门出台《山东省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工作方案》,切实推动河湖面貌明显改善,全力构建水清、岸绿、河畅、景美的无违河湖,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同时,各设区的市组织开展专项行动自查自评,并向省河长制办公室报送专项行动工作总结。加强河流、湖泊、水库、湿地生态水量(水位)管理。山东省政府还明确了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暗访的内容、程序、方式及纪律。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,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。建立河湖巡查日志,对巡查时间、巡查河段、发现问题、处理措施等详细记录,对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、早制止、早处理。
山东省政府强调,强化责任落实,河湖最高层级的河(湖)长是第一责任人。暗访纪律就是执行不告知检查制度。
暗访内容包括,2019年,省级开展4次暗访调查,每季度1次,由省河长制办公室负责组织,有关成员单位参与实施,共完成省级重要河湖不少于2500公里。这是山东省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有力举措。
划界成果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。山东省政府要求,加强媒体宣传,舆论引导,营造社会积极参与、广大群众支持关心河湖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
各市暗访调查不少于2条河流、120公里。2019年5月31日前,完成2018年水毁工程修复以及7座对县级以上城市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大中型险库加固治理、11座大中型和120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、75处小型水利工程防洪隐患治理、2条受灾重要河道防洪治理的主体工程建设。山东省政府要求,加强媒体宣传,舆论引导,营造社会积极参与、广大群众支持关心河湖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。集中整治促进河湖功能恢复,对群众反映强烈、严重破坏河湖生态的涉河湖违法行为,各市政府要挂牌督办,加大工作力度。
加强河流、湖泊、水库、湿地生态水量(水位)管理。开展专项行动,着力解决突出水问题山东省政府要求,2019年1月31日前,各设区的市组织辖区内各县(市、区)全面核查并摸清河湖管理范围内存在的涉河湖各类违法行为,建立问题清单。
强化巡河巡查,明确暗访工作机制山东省政府要求,强化河(湖)长巡河和日常巡查。实行河湖动态监控,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。
到2020年,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.5%,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60%以上,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%以内。建立河湖巡查日志,对巡查时间、巡查河段、发现问题、处理措施等详细记录,对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、早制止、早处理。
这是山东省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有力举措。健全群众举报监督奖励机制,对举报情况属实人员进行奖励。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,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。自2019年1月起,利用半年时间集中开展深化清违整治、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,管好盆和护好水,解决水多、水少、水脏、水浑等问题,明确各级河(湖)长巡河次数和暗访次数、方式等。
2019年2月28日前,市、县两级出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。严格河湖取用水管理,对达到和超过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,实施取水许可区域限批。
山东省政府日前专门出台《山东省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工作方案》,切实推动河湖面貌明显改善,全力构建水清、岸绿、河畅、景美的无违河湖,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山东省政府还明确了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暗访的内容、程序、方式及纪律。
划定河湖管理保护范围,对于未完成划界任务的地区,2019年年底前须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的划界工作,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划界验收。将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作为监管的重点,及时精准发现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,严格责任追究处罚。